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营销管理 » 正文

传播,就是要哗众取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www.mopei8.com  2010-05-30  摩托车配件
核心提示:理解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追本溯源,欲走进五彩缤纷的传播世界,同样需要了解传播的变迁历程

近来,当笔者以“哗众传播理论”在外讲传播培训课或给企业做传播咨询时,总有许多企业老板或市场总监对传播存在着诸多的误解和困惑,在此,我觉得有必要以“哗众传播理论”为基础对相关的传播问题进行系列的阐述。

    笔者出道十年,从广告文案基层做起,并在媒体历炼多年,从企业游弋到媒体江湖,又从媒体杀回到企业,从而成为一个传播的两栖人。十年生聚,十年感悟,将手中经历的众多策划与传播案例提炼成“哗众传播理论”,以冀与诸君共商讨。

    ——题记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解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追本溯源,欲走进五彩缤纷的传播世界,同样需要了解传播的变迁历程。

    技术推进传播方式演变

    依据学院派的观点,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

    笔者更愿意从按目标受众面的大小与性质的角度去进行理解,传播一开始便是较为原始的人际传播,甚至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口头传播。所谓的“大众传播”是随着传播工具的出现而区别于人际传播的“一对多式”的传播。依据笔者查询的资料显示,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科教文宪章中才首次出现“大众传播”这个概念。

    套用一下“大众传播”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可以说,漫长的传播史其实际上就是指大众传播史。

    但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媒体呈现出多样性。互联网这个号称“第四媒体”的兴起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的态势。在网络上,受众的地位发生着变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传统受众只能根据传媒已经安排好的节目时间表来接收信息,而网络传播的受众能在任何时间自由调阅自己需要的东西,受众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受众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成了驾驭信息的主人,传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者中心”被“受众中心”所替代。

    也就是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本身也从单向过程变成了双向过程。于是,当传播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动机和需要,并能够带来愉悦的心理和生理体验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指向和集中到这些内容上来。由于个体的动机和需要不尽相同,于是就有了分众传播的必要。

    哗众传播的兴起

    笔者认为,2000年应该是传播史上一个分水岭的年份,因为从那一年开始,传播史从大众传播进入到分众传播时代。分众传播经过近5年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崛起了,这点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的不断分化就可以得出,越来越多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被满足。

    但是,近几年来的一些环境变化让分众传播也受到了挑战。

一是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的媒体在不断增加,同样一个细分市场有着不同的媒体来满足,如何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也成为这些媒体的关注问题,媒体从一个信息传播的中间介质变成了信息的共谋者(这点以后会单独阐述)。
    二是随着传媒数量的增加,人们接触的信息也剧增。有人曾经用“知识爆炸”来形容近年来知识更新的程度,与“知识爆炸”接踵而至的是人类社会的“信息爆炸”。所谓信息爆炸,一方面是大量无用信息、虚假信息湮没了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是人们要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因此,越来越多受众会依据阅读惯性或者说行为惯性来进行甄选,并形成了一个“惯性堡垒”,如果没有新鲜内容去剌激,就意味着所传播信息的湮没。

    正是面对越来越多样性的媒体,面对越来越广泛性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被极度分散,因此,受众的选择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攻破受众的“惯性堡垒”,如何让受众信任并产生相关的行动?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分众传播难以承受之重的障碍。

    为此,笔者提出,在分众传播的基础之上,一个崭新的“哗众传播时代”即将兴起!所谓“哗众传播”,就是以哗众为手段,以取宠为目的,以贴近现实、观点时尚、深度剖析为特点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传播就是要哗众取宠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果说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与迅速普及促使了分众传播的崛起,那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破坏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尤其像手机终端、博客、QQ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兴起,使得受众增强了对信息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导致在传播中的分散用力,在此情况下,“哗众传播”,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正应运而生。

  作者:肖南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摩配吧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企业新闻
 
品牌展示
 
摩托车与配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59886号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摩配吧微信客服

摩托车配件批发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