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电动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www.mopei8.com  2015-08-17  摩托车配件
2亿辆电动车,绝大多数属非法——按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重量少于40公斤,时速小于20公里,否则属于机动车,车主必须考驾照、上牌照、买保险。但在市面上买到符合标准的电动车后,车主只需稍加改装,时速即可达到50-60公里,个别的甚至可以飙至140公里,远超125排量摩托车的最高时速。
 
郑州街头长约4.7米的电动车
 
▍郑州街头长约4.7米的电动车,据卖家称,该车重400余公斤,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70公里
没有哪个国家每天有上亿辆非法交通工具在路面上行驶。为什么发达国家没出现过中国这种摩托车、电动车禁而不止的困境?
 
落后的公共交通
 
答案很简单,他们不太需要。
 
在这些国家的大中城市,买不起车或不愿开车的普通市民可以选择公交车、地铁、轻轨等方式出行。从公共交通分担率看,香港89%的市民出行依靠公交,巴黎市中心是60%,伦敦是80%,这在中国无法想象。
 
以公共交通最发达的北京、上海为例,出行如果选择公交车,由于地面拥堵,平均时速低于10公里,不要说肉电混合动力车,它甚至赶不上自行车,北京部分路线的公交车没有空调,夏天坐公交可能还会中暑。
 
地铁能保证速度,但有地铁也未必方便,中国城市地铁站点之少,导致到达目的地后往往还要面临“最后一公里”。对比北京、上海、东京三个城市的地铁线路图即可看出,无论站点数量还是站点之间的距离,中国与国外大城市都有极大差距。

北京、上海、东京的地铁路线图对比

北京、上海、东京的地铁路线图对比

北京、上海、东京的地铁路线图对比
 
▍北京、上海、东京的地铁路线图对比
 
除了公交车和地铁,东京、纽约等地还有相当数量的轻轨、有轨电车,纽约地铁1056公里的轨道总长度虽已远远超过面积人口相若的北京市区,但地铁还只是轨道交通的一小部分。
在中国,除公交车和地铁外,公共交通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这还是在大城市,至于没有地铁、公交线路少、车辆破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中低收入阶层出行时如果没有代步工具,基本只能靠双腿。
 
中国公共交通落后很难说是财政原因,中国各地可以拿出大笔财政收入建造立交桥和高速公路,对于成本相若的公共交通却无力改善,这显然说不过去。
 
以欧美国家要求中国或许不太公平,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巴西,库里蒂巴市开发的造价相对低廉的BRT(快速公交)系统,由于使用大容量公交车和专用封闭车道,运行效率极高,承担了75%的市民出行,甚至有28%的乘客选择放弃私家车改乘公交。
 
巴西库里蒂巴市的BRT系统
 
▍巴西库里蒂巴市的BRT系统
 
中国早在2005年也开始引入快速公交系统,目前有近30个城市建立了快速公交线,但大都不了了之——由于各地道路资源非常有限,封闭的专用车道反倒影响了交通效率。据网易2010年调查,广州网民竟有90.17%对快速公交感到不满。
只要城市规划无法改动,在公共交通上投入再多也是白费力气。而城市规划变动耗力巨大,还会影响地方政府赖以为生的土地财政,没有一个市委书记会因此改善公共交通。
落后的公共交通必然会导致电动车乱象吗?倒也未必,今天无法收拾的混乱局面,只因中国曾白白错失了一次最好的治理机会。
 
惰政只会禁止
 
如果书记、市长们去台湾考察一次,或许会为禁摩感到后悔。
台湾摩托车保有量目前已超过1500万辆,据IMF2011年调查,台湾平均1.6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人均拥有量全球第一。即便私家车越来越普及,摩托车的地位也难以撼动,仅台北一地就有约80%的家庭同时拥有汽车和摩托车两种交通工具。
 
台北市民在市区道路上驾驶“机车
 
▍台北市民在市区道路上驾驶“机车”
 
台湾不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很早就完成城市化进程,并建立起完备的公交网络系统,而是在经济起飞过程中迅速吸纳农村人口完成的城市化,狭窄密集的街巷很难建成发达的地面公交系统。
摩托车占地小、通行便利,当然会顺理成章地变成台湾人最喜欢的代步工具。
 
如此庞大的保有量会不会造成交通混乱?当然不会,因为摩托车的道路占用面积远小于汽车。正是因此,台北市政府为减轻汽车对道路交通的压力,甚至鼓励市民使用摩托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摩托车确实存在一旦出现交通事故更易导致人员伤亡的问题,为此台北市为摩托车划分了专属车道,在所有路面都有清楚标识。
为防止车辆左转时可能存在的风险,道路上特别为摩托车设置了两段式的左转标识,并在红绿灯路口汽车专用道的前面,画出了摩托车专用等待区域,考虑到摩托车比汽车启步快的特征,让摩托车优先于汽车通过。
 
台北路边画出的摩托车停车位
 
▍台北路边画出的摩托车停车位
 
给予摩托车出行以极大便利的另一面是严格的准入门槛,台湾摩托车考证制度模仿日本,将摩托车纳入有效管理,当然,在时间和财力成本上并不会让摩托车驾乘者选择逃避监管,而中国大陆电动车的合法骑行成本,往往会接近售价一两千甚至几百块钱的电动车。
台北在交通管理上处处迁就摩托车,除了它确实效率更高,更便利市民外,也与市长们不敢得罪市民有关,毕竟从感官上看,满街摩托车确实比满街汽车有损城市形象,但无人敢承担禁摩后市民出行不便的后果。
今天,如果征求中国各地司机们的意见,十有八九会支持政府像禁摩一样禁掉电动摩托车,而且也很容易在大城市获取本地主流民意的支持。
因为调查显示,电动车约70%的消费者月收入1500元至2500元月之间,收入在4500元以下的占全部消费者的85%以上——他们正好与大城市外来低收入人群重合——这个是在公共领域没有话语权的人群。

表演与实战中的电动车载人“大赛

表演与实战中的电动车载人“大赛
 
▍表演与实战中的电动车载人“大赛”
 
不过,禁摩禁出了2亿台更危险的电动摩托车,充分显示出中国人民善于创新的想象力,如果中国各城市派人手持钩镰枪在每个路口配合“禁电”,在彻底消灭电动车后,善于发明创造的中国人,一定会发明出类似电动滑板之类的新型非机动代步工具。
来源:南农达摩院  作者:鲍君恩 
 
关键词: 电动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摩配吧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企业新闻
 
品牌展示
 
摩托车与配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59886号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摩配吧微信客服

摩托车配件批发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