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种摩托车引起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油路故障,包括混合气过浓、过稀,汽油使用不当,汽油内有水等。
( 2 )点火系统故障,包括火花塞使用不当,火弱,点火时间过早、过晚。
( 3 )发动机压缩性能不良。
( 4 )空滤器、消声器堵塞。
( 5 )离合器打滑,轮胎气压不足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引发摩托车动力不足。但具体是哪种原因直接引发摩托车动力不足,找出这种故障原因并排除它是我们修理工的工作重点。
下面谈谈我在维修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1. 对于摩托车动力不足的故障,首先拆下火花塞,使火花塞壳体搭铁,打开点火开关,握紧后制动手把,踏动启动杆,试火发现火花塞跳火强烈,并发出“啪啪”的声音。据此说明该车点火系统的功能基本正常,但不排除点火正时存在问题。进一步观察火花塞,发现该车用火花塞的型号为 4141 型,且裙部积碳较多,而该车标定的火花塞型号为 T4137J 型,存在火花塞选用不当的问题。更换标定的合格火花塞后试车,最高车速仍然只有 25km/h ,说明引起该车动力不足的原因不是火花弱和火花塞使用不当。
2. 拆下化油器,拧松浮子室放油螺钉,将浮子室内的汽油放净后,将放油螺钉拧紧,然后将化油器的外周洗净、晾干,按顺序先拧松,然后再拧下浮子室的四只紧固螺钉,用起子的木手柄轻轻敲击浮子室的侧面,震松后拿下浮子室,发现浮子室底部有一些杂质。用汽油将这些杂质冲洗干净,然后拧下化油器,将怠速量孔和主量孔用压缩空气将它们分别吹通,再用压缩空气吹通化油器本体上的各通气道。复装后,踩动启动杆数次,使浮子室内的汽油进足,然后打开点火开关,使发动机启动。待发动机预热后,调整发动机怠速,之后试车,摩托车最高车速仍然只有 25km/h ,没有大的变化。
另外在试车过程中若提起启动柱塞,摩托车车速反而略有下降,启动柱塞回位后,摩托车车速又略有提高,说明混合气略浓。适当调节浮子室油面高度和空气调节螺钉,并清洗空滤器滤心,然后试车,情况略有好转,但效果很不明显。说明混合气过浓、过稀都不是引起该车动力不足的故障原因。
3. 摩托车行驶一段时间后就会造成排气管消声器内部积碳,由此而引起发动机排气不畅,进气不足,进而造成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下降,要判断摩托车的动力不足是否因消声器堵塞引起,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暂时将其拆除。拆下该车的排气管消声器总成,然后启动发动机试车,摩托车的加速性及最高车速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消声器堵塞也不是引起该车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4. 调整点火正时。准确的点火时间即点火正时对于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十分重要。所谓点火正时是指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前某一位置时(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火花塞应跳出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否则火花塞在活塞到达这一位置之前或之后才点火的,称为点火时间过早或过迟。该发动机采用无触点磁电机点火系统,发动机的点火时间一经调定一般无需再作调整,但不能因此就不该或想不到去检查一下发动机点火正时的正确性。
一般人认为电子点火系统的点火时间不能调整或不用调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点火时间过早、过晚都会引起发动机的动力下降。根据对发动机的运转情况分析,我认为是点火时间过迟引起了发动机动力下降的故障,所以应将点火时间调前一些,即应将点火提前角调大一些。由于该发动机磁电机定子上没有任何标记,所以具体调整时点火提前角调到多大合适,只能通过边调边试的方法来确定。
调整方法如下:拆下磁电机风扇盖及磁电机转子,在便于作标记且易于观察的位置用一钢针在磁电机定子和发动机箱体上沿径向划一直线,划线的目的在于记录磁电机定子相对于箱体的初始位置,便于以后的调整。然后进行初调,拧松磁电机定子上的三个紧固螺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定子盘约 3° 后,拧紧紧固螺钉,按原位置装复磁电机转子和风扇盖(注意别忘了安装半圆键)。启动发动机试车,加速性明显提高,最高车速马上可达至 35km/h 以上,由此说明引起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点火不正时。www.mopei8.com 再将点火提前角调整大约于 5° 、 7° 、 9° 后分别试车运行,感觉点火提前角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前约 5° 时动力性最佳,而且启动性能亦不错,最后决定将磁电机定子在此位置固定。装复发动机后调车,感觉加速性明显提高许多,一加油门,车速表便很快上升到 45km/h 。至此该车动力不足的故障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然现在磁电机定子的位置是否是最佳位置,也很难说明,但至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通过这一维修过程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摩托车运行中出现的每一个故障,诊断和排除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有经验的修理工通过简单的“问、望、摸、听、骑”很快就能断定故障的根本所在,并予以解决。而没有经验的修理工就需按部就班地去做,方能把故障排除。
所谓按部就班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根据故障的表现分析并列举出可能引发该故障的各种原因,其次按照“先外后内,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分系分段,有条不紊”的原则,逐个对可能引发故障的每个原因,通过检查、调整、修理甚至更换的方法分别予以排除,直到最终把故障找出,并从根本上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