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www.mopei8.com  2013-09-19  摩托车配件


虽然C650 GT是BMW Motorrad加入大型速克达级距的初生之犊,但充分展现出不畏虎的精神,除了那欧系风格浓厚的设计韵味以外,也充分将BMW的造车精神融入,除了原有的休旅主题,更导入品牌所坚持的运动精神;而以台湾所引进的车型而论,在61.9万的售价内,便具备了坐垫下达60公升的置物空间、电动前挡风镜、可调式腰靠枕等配备,如果选配4.1万的Highline Package,还可增加LED昼行灯、胎压侦测器、加温把手、加温坐垫等,不过总价格将涨至66万元,虽然也因此应有尽有,但与Burgman 650 Executive 50万内的价格水平,就看这蓝白厂徽的价值,能否支撑这16万元的差距了。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此次商借车型为经过Remus台湾总代理佰驹汽车换装Remus排气管的BMW C650 GT,不过整体配备与动力表现会以原厂设定评比标准;改装管的部分会于日后另以专文介绍。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左侧把手具备电动风镜与旅程电脑资讯切换键,从此角度可以清楚发现,C650 GT较Burgman 650 Excutive的按键设计总成更为一体化,也更具质感。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当然,单从配备清单而论,评论一辆大型速克达是很偏颇的,骑乘的乐趣,更是一辆机车的核心价值;对于内行人而言,那移动时的乐趣,才是最关键的部分。外部的配备,仅為附加价值,而在此面向,Burgman 650 Executive与C650 GT的表现,其实就与笔者常接触的四轮汽车般,日系与欧系,壁垒分明。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身为日系代表的Burgman 650 Executive,一接触就有高度亲和力,几乎没有适应性的问题,纵使其车重277kg更胜C650 GT的261kg,但受惠于此次改款重点所导入的新型离合器,透过材质与形状的进化,降低离合器静止时的摩擦,在提升传递动力效率时,更可降低约35%牵车时的阻力,加上760mm的坐垫高度,纵使笔者身高仅170kg,也可轻松双脚踏地,对于骑乘时的压力负担,减轻不少。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Burgman 650 Executive导入新型离合器,透过材质与形状的进化,降低离合器静止时的摩擦,在提升传递动力效率时,更可降低约35%牵车时的阻力。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手自排模式,一向是与Burgman 650车系的特色,最新世代的Burgman 650 Executive自然也不例外。在先前透过Honda Integra体验过自手排双离合器与大型速克达的结合后,这次的感受稍有不同,在一般的D档位中,Burgman 650 Executive的传输感受很CVT,那种先油门开啟、转速拉升后,车速才随后跟上的时间差,的确没有Honda Integra来得爽快,但这是先天基础上的差异,论顺畅度,就是Burgman 650 Executive的擅场,没有自手排变速系统的明显档煞,更没有所谓的换档顿挫。

提供自排、运动模式与手排模式三种设定的手自排变速系统,提供三种不同表情的动力输出,骑士可依照不同路况与需求,调整出最合宜的动力输出特性。

而启动POWER档后,犹如汽车手自排的运动模式啟动,刻意将转速拉高,将动力输出保持在好球带,油门的控制会迅速的反应在车辆的加速感上,提升动能输出的敏感性;在此模式下,Burgman 650 Executive的确为其休旅个性注入了许多运动个性,虽然还不到战斗氛围,但的确可以为长途旅程添增许多乐趣;如果这还不够,切换至手排模式,多了分自主掌控的自在,还可以在入弯前多了个档煞减少刹车负担与增加牵引力,再度添增运动魅力。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具备ABS防锁死刹车功能的煞车规格,制动力足够,但正立式前叉的规格与手感,仍较对手稍弱一些。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透过手自排的加持,让Burgman 650 Executive的休旅个性不再如此温驯,但以整体设定的动态表现,休旅仍是Burgman 650 Executive的最大魅力,运动个性作為辅佐,主从关系没乱了谱,对于过去喜爱Burgman 650的车友们,全新的Burgman 650 Executive是可以在原有的基调中加添些魅力,无疑是加分的进化。

由于重心较低,让Burgman 650 Executive动态表现较具亲和力,而整体特性仍以舒适、机能为主要诉求。

解读德日造车思维的差异

从Burgman 650 Executive的角度欣赏C650 GT,很明显的,动态时的表现,C650 GT将休旅与运动平分秋色,透过前后15寸的大脚,与重心的拉高,动态时的表现一开始C650 GT似乎没有如Burgman 650 Executive让人觉得安心,但当几个弯后、你抓到了C650 GT的特性后,你可以在弯中与车身的表现更融为一体,可以更大胆的过弯,可以更精准的掌控前后轮的回馈,这种精彩,Burgman 650 Executive身上表现的保守许多,不过一开始的距离,牵车时的重手与吃力,很多人一开始就会对C650 GT打退堂鼓。

这就如日系车与欧系车的先天差异,日系车考量日常代步的亲和力,将实用机能摆第一,驾驶乐趣作辅佐;反观欧系车,可能细节上没人贴心,对于亚洲人的体型也不见得友善,但驾驭时人车一体的乐趣,方是车价背后最大的价值,两者间的出发点不同,应该都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族群。

 

来源:carstuff 
 
关键词: 休旅 Suzuki BMW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摩配吧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企业新闻
 
品牌展示
 
摩托车与配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59886号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摩配吧微信客服

摩托车配件批发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