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卖摩托车配件 补贴家庭开支
1997年,时年20多岁的汪传芬,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筹资3000元在黔江区石家镇街上开起摩托车配件门市部。同时,高薪请来一位摩托车修理师傅,一边销售配件,一边给村民修理摩托。既带动了生意,也方便了乡亲们维修。由于服务态度和良好的修车技艺,石家镇所有的摩托车都是在她那维修,甚至周边乡镇的摩托车都专门送到那里维修。
通过三年商场打拼 乡下门市部搬进城
2000年,不满足于乡镇市场的汪传芬开始把目光转向摩托车流量较多的黔江城区,在城区(小地名:南沟)开办了摩托车维修部,干了一段时间的摩托车修理后,她发现黔江城区居然没有销售摩托车配件的代理商,那时候所有的摩托车零配件,小到一个螺丝都得从重庆主城发货,致使配件价格偏高。发现商机后,她马上着手开起黔江首家摩托车配件代理销售店,通过以较低的价格和良好服务,当时黔江城所有修摩托车的都是从她那进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买摩托车的人多了起来,于是又开了设“雪峰”摩托车城,并分别在黔城西山、下坝分设3个摩托车销售店,代理钱江、豪爵、新大洲本田等10余个品牌摩托车,年销售摩托车达7000余台。在小轿车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后,2010年她又开起了“雪峰”汽车城和4S汽车维修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前往广东学艺 回家做强摩配生产厂
冬去春来,汪传芬积累了丰富的摩托车销售经验,也尝到苦心经营的劳动成果。2011年她投资300余万元,租用正阳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四层楼房,建起了安特尔汽车摩托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当初,在公司没有航模车,厂房电梯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原材料、成品进出全靠人工搬运,耗时费力。再大的困难没有拦倒创业人,为把产品做的更好,尽快占领市场,她毅然决定独自一人前往广东佛山学习头盔生产技术和工序流程。在佛山汽车站,她找到一个摩的师傅,说想找一个头盔生产厂上班,而摩的师傅帮她推荐到一家家具厂打工,她拒绝了摩的师傅的好意,来到永明头盔厂以“打工者”的身份应聘,在了解公司待遇、制度后,学习了两个小时的布粘合工艺。她边学边思考,自己所做的活不是自己所需要学的工艺,于是就从厂里退了出来。
心中只要有梦,总会梦想成真。经人介绍她到永恒头盔有限公司应聘,该公司负责人告诉她,目前人已经招满,暂时不需要。正在考虑下一步去向时头盔厂门卫老大爷告诉她,旧厂虽不招人,但新厂正在招工,可去那里试一试,到达新厂后,得知公司正缺一个贴花工,但公司出于保密考虑,不是熟人介绍的不招,她灵机一动,说自己是老乡介绍的, “你老乡电话是多少?” 对方问,“老乡在外地办事,现在联系不上。”对方相信了她的话,顺利进入了贴花车间,对一个求学心切的学徒感到无比的兴奋,她悄悄的记下了车间的布局和设施设备的型号,在这里她获得了勤学上进的收益。
汪传芬心中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远不止这些。从永恒头盔厂出来,在佳德士头盔有限公司恰好遇到玻璃钢生产车间缺人,尽管连玻璃钢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她,很想进入这个车间。在应聘时,主管说她年龄偏大。“我虽然年龄大,但肯学、肯吃苦,肯定比年轻人干的更好。”学徒的信心百倍打动了招聘负责人的心,把她招进了玻璃钢预型车间。按厂里规定,新进员工要七天后才能领到工作服,没有工作服是不能在厂子里随便走动的。这样严格的企业管理让她感觉到这个厂能学到先进管理经验,于是吃下“定心丸”,决心在这这里安营扎寨。期间,四川籍一小伙子想辞职回家应征,汪传芬高价把他的工作服买过来穿上,利用空闲时间,在各车间走走看看,车间工人工资都是实行计件制,当走到自己需要学习工艺的车间就帮忙其他工人干活,所做的量算给这个工人,自己不拿报酬,于是那些工人都喜欢让她帮忙做工,相互间熟悉后,工友们经常和她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她了解到了当地的工价、配件生产原材料成本以及玻璃钢整套生产工艺流程。
一个月后,汪传芬感觉已基本掌握了摩托车头盔、尾箱生产20多个工艺流程后,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返乡。回到黔江,立即在生产之中注入新的技术,加强内部管理,使企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目前,企业已建起摩托车尾箱、头盔生产线和独立的包装车间,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四川、云南等地,还出口到东南亚部分地区。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余万元,2013年将达到年产头盔500万顶,尾箱60万只的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