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触网三大瓶颈有待突破
用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目前摩企触网的情况最为贴切。从商报记者调查看,三大瓶颈制约了摩托车电子商务的发展。
产品:网上销售急需高端产品
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李彬表示,产品的同质化,势必会造成传统渠道和线上渠道的竞争,形成左手打右手的情况。就眼下情况来看,不少摩企在电商推广的并非主流产品,有的甚至是早些年发布过的产品。
李彬称,对于大部分使用网购的消费者而言,他们的身份多是城市人口,其希望得到大排量、上档次的摩托车产品。
而现在厂商生产的大多数产品都是面向农村消费者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限制了摩托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维护:上牌、维修成触网障碍
“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触网的风险实际上很大。”宗申摩托网上商城项目负责人高瞻表示。
摩托车产品较为特殊,首先它的使用需要经过政府上牌,如果消费者要去当地上牌,则需要出示当地的购买发票,这意味着消费者仍需要到经销商处提货,除非相应的法规有所变化,否则摩托车电子商务还是困难重重。
同时,这样的产品每过三个月就需要进行维护保养,如果车坏了也需要维修,这些都是交给经销商去做的。
而如果消费者无法出示在当地经销商处购买的凭证,可能经销商就不会为其服务。这样就会造成消费者在摩托车的保养和维修上的不便,久而久之就对品牌失去了信心。
盈利:触网并未带来更多利润
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李彬表示,摩托车是个大件物品,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其实已做了功课,他们先是衙摩托车的品牌型号后,再到网上进行浏览。
事实上,对于摩托车企业而言,网络销售事实上仅是将经销商这个“左手”销售的产品,通过网络这个“右手”拿了出来,并未从实际上提高总的销量。
李彬认为,目前的网购虽然有了上网的形式,但背后仍是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交易,事实上,触网并未从真正意义上为厂商赢得更多的利润。
专家建议:网络销售可向定制化进军
“从哈雷的路径就可以发现,其在网络并不出售整车,主要是推广配件,进行摩托车的定制业务。”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李彬介绍。
李彬认为,摩托车网上销售,更多是要针对喜欢机车文化的客户群体,而不能简单的关注数量,比如一直打造机车文化的哈雷,就会将新出品的每一款摩托车改装件挂在网上,让消费者选择后到当地的经销商处进行改装。
这样一来,经销商就可以通过改装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网店和经销商的和谐发展。同时,厂商如果推出改装件后,就可将其产品进行简单化生产。
李彬表示,目前国内摩托车企业由于缺少这一块业务,一款产品往往要生产多种细化的型号,以满足各种人的需求,而如果将一款产品做成一样,再通过配件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就能减少生产型号,降低生产成本为厂商赢得更多利润。
同时,生产成本降低后,产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有利于消费者,形成厂商、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