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相关配件是江门的支柱产业之一,江门也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为配合9月举办的摩博会,江门市经信局主办、市企业联合会上周还承办了“江门市2013工业设计企业家培训班”,旨在促进摩托车及汽配产业从“江门制造”走向“江门创造”及推动江门工业设计发展。“江门已具备打造世界一流摩托车名城的条件。希望通过加强工业设计、营造摩托车文化,确立江门在摩托车行业发展中的‘风向标’作用。”主办方表示。
江门摩博会上,高端产品吸引了诸多年轻市民的关注。 杨兴乐 摄
▲▼首届江门工业设计大赛展示产品。全泽超 摄
在全国、全省都在大力促进工业设计发展之时,江门工业设计情况如何?企业对工业设计了解多少?要从“江门制造”向“江门创造”转变,有哪些路必须要走?江门能否以摩托车工业设计引领摩托车时代潮流?
“想办法把设计师引入本地”
举措:政府借鉴中山、顺德工业设计新理念
在广东,数到工业设计的发展先进地区,不得不看深圳、顺德。作为三线城市的江门,工业设计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在江门培训时表示,工业设计产业化的四个基本阶段包括生产化阶段、规模化阶段、市场化阶段、战略化阶段,江门目前处于第一阶段,“一定要想办法把设计师引入本地”。据介绍,这一阶段是职业需求主导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需要培植“职业化设计人才”与“设计机构”。
然而,从江门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两方面恰恰是其发展短板,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屈指可数,另一边企业常常反映设计人才难招。记者此前采访时,江门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江门设计产业化和产业设计化两条腿一起走。但是因为设计机构和人才缺乏,难形成设计产业化,而产业设计化又受企业发展限制,目前很多企业未设有研发中心。
这两年,江门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通过举办工业设计大赛、设计创新与企业发展战略对接会等来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希望工业设计能带动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向顺德取经。蓬江区在筹建发展创意设计业时就提出,要学习借鉴顺德规划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先进理念。今年4月,政协带队赴中山顺德调研,又提出江门要借鉴中山、顺德发展工业设计的先进经验。
柳冠中说,产业发展几个阶段交叉的,提醒江门市政府和领导对江门的工业设计要尽早规划,要有思路。在第一阶段引进设计师同时,要关注第二阶段的规模化,因为作为设计企业,开发了2年不成功,可能会停止,而一般是企业想走工业设计道路也没那么容易,担不起这个风险,所以政府介入很重要。
走研发之路需度过“阵痛期”
案例:行业发展下滑,企业产值却高了
“企业发展,设计先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江门政府一直鼓励企业借力工业设计开拓市场,但在政策层面,相关的扶持较少。记者采访中发现,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本身实力不强,在投入前期发展都会很辛苦,但熬过几年“阵痛期”后,很多都能迎来发展曙光,走在同行前列。
“一个企业以后要有长久发展,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自己作研发设计,经过十几年发展,如今走在同行的前列。公司副总裁梁岐江说,“人家销售好时你就拼命去做,加班加点,但有自己的产品设计后,就脱开了这种被动的生产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去开发市场。企业的工业设计都是一步步根据社会发展来进行创新创造的,想两三年就出明显成效,对成品的设计和制造来说都不现实。”
事实上,很多企业走上设计研发道路的前几年都比较艰难。江门瑞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少峰用“走得很辛苦”来形容。作为生产摩托车配件企业,一直都是根据组车厂需要进行生产。2009年开始,他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于是“逐步尝试加入自己的想法,把原先的零部件进行改进,在外型、功能、表面处理、材料运用等细节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刚开始没有能力一下成立研发部门,他找了一些人才再加上企业内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搞成了一个开发小组来做。他说自己的模式“比较土”。其实,在摩托车制造业中,一直是整车企业做研发,很少配套企业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搞研发。所以蔡少锋直言:“行业比较偏门,路也不好走。”
但是,改变最后还是帮企业打开了市场。据蔡少峰介绍,现在企业的终端客户在国外市场占了70%。“以前是为国内创造,走了创新才打开了国外市场。以前只是做给组车厂,现在还开发售后市场,产品卖到维修店。”今年,摩托车行业发展下滑,而其企业产值反而提高了。他把原因归于走了工业设计的路子。“前面三四年是转型过程,人家好的时候,我们是最痛的。今年整个形势差,我们反而好了”。
对于工业设计引导创新,他觉得主要是理念的改变,从被动转向主动。“像我们这样的小改造、小创新,每个企业都可以用心去做,最后都可以发生一种根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