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福州出租车的“进化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www.mopei8.com  2010-07-28  摩托车配件
核心提示:在如今招手即停的“的士”时代,您知道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福州的出租车经历了多少变化? 79岁的林建厦先生是福州老交通了,在交通系统工作了几十年,他对福州出租车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昨日,他翻出好几张老照片,串起来刚好是福州出租车的“进化史”。

拉车工人造摩托

“这两种车都是民国时期主要的出租车。”林老说,照片上一张是人力车,一张是马车。



黄包车



解放初期还在使用的客运马车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使用的人力三轮车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使用的脚踏四轮车

他说,刚解放时,福州共有1052辆人力车。马车的数量比较少,只有13辆,这种车厢可以乘坐6个人,车厢上安装玻璃,内有软座,比较高档,在当时,乘坐需要提前预订。“1950年成立了人力车工会,还没有进行企业式管理,都是工会自己管理。”林先生说,成立工会之后,大家纷纷把手拉车改成脚踏车,效率提高了,力气也节省了。“你看这张,从手拉车已经改成三 车了,前后是一个整轮体。后来又进行改装,把后座直接连在自行车上,下班后,后座可以放到服务社,自行车自己骑走。”林老先生说。

到了1966年,从上海购入一批“东方红”三轮摩托车,福州交通逐步走向机动时代。那时交通公司的摩托车的维修都是工人自己负责。许多工人在维修车辆中逐渐摸熟了门道。”林老说,公司组织起那些技术精湛的修车师傅,由他们领头钻研改造摩托车。

1972年成立了摩托车制造厂后,从外地订购了发动机,自己做车架,改装成可以运货、运客的三轮车。后来扩充厂房、设备,先后生产了福州牌三轮摩托车、梅花牌二轮摩托车,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就了一段“拉车工人造摩托”的佳话。

一站6分钱 还有通宵服务

林老说,从1956年开始,人力车工人成立了交通服务社,统一了运价,规范经营。1992年,出租汽车正式上岗,交通服务社几经更名,最后成为福州市出租汽车服务公司。

“当年坐人力车是按站收费的,市区一站6分钱,郊区8分钱。”林老介绍,一站差不多一公里,都是师傅们估摸的,比如从小桥到文化宫,算6分。

人力车工人上班时间从上午6点到下午5点,市民晚上有急事需要用车很不方便,后来就推出“便民灯”服务。

晚上每个站点都是24小时值班,站点门口亮一盏“便民灯”,时间从下午5点到凌晨6点,附近居民遇有急事需要用车,都会到站点叩门求助,这一便民服务很受群众欢迎,不过这种服务收费要贵20%。

“解放前,车夫们辛苦一个月才能赚到3~5斤大米。到了上世纪70年代,开三轮摩托车的工人一天能收入10块钱。”林老说,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收入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使用的三轮摩托客车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李熙慧 林思凯 包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摩配吧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企业新闻
 
品牌展示
 
摩托车与配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59886号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摩配吧微信客服

摩托车配件批发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