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摩托文化 » 正文

日本『97陆王』边三轮摩托车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www.mopei8.com  2015-05-31  摩托车配件
核心提示:陆王摩托车是日本第一款自主生产的摩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对于摩托车的进口只能以经营车辆的名义, 主要用于装备军队、警察,并充当皇室及政府要员的护卫车,后来又用于战争。1937年,侵略我国东北的关东军将其命名为“97式军用侧三轮摩托车”(以后简称陆97陆王),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装备的侧三轮车,基本上就是这种车。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陆王”车便慢慢销声匿迹。
日军


自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启了全面模仿西方技术、文化和思想的时代。也正因此日本“明治维新”使得日军的装备发生了质的提升。统治中国的满清开始走向衰败。坚持对外扩张的的日军吞并了朝鲜半岛、抢占台湾岛,将目标直指中国的东北地区。而日本陆海空军的装备也根据战略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日本陆军为了弥补骑兵与步兵,因相对缺少机械化运输载具的不足,研发了一系列“95式”摩托和“97式”边三轮摩托。
 
哈雷摩托车日本陆王生产“95式”陆军摩托

适逢美国经济萧条,哈雷摩托转入日本陆王生产并最终成定型为“95式”陆军型。
 
菲亚特-伊若尔斯克型装甲车

上图是日军在入侵苏联远东地区,缴获苏军使用的“菲亚特-伊若尔斯克”型装甲车。

在1918年日军入侵苏联的战争中,日军首次试验装甲车、哈雷边三轮摩托和步兵混编机动作战的战术。在泥泞不堪的苏联远东,2轮驱动的装甲车甚至轻型卡车都会遭遇陷车故障。反而是装备哈雷摩托的日军轻步兵,凸显出机动性和火力均衡的优势。这些战术优势被日军大本营认为,同样适用于全面入侵中国的战争。
 
日本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虽然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放眼欧洲各参战国使用的全新战术以及与之匹及的新装备,使得日军大本营在装甲车辆(含坦克)、机械运输载具、火炮、步枪、飞机以及军舰等技术兵器的研发走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因为此时汽车发动机、传动组件、和车桥技术远没有今天甚至二战时期发展的迅速,为了满足侦查、通信、快速部署等战术要求,英、法、奥、德、俄甚至美军都大量的装备摩托车,来满足骑兵作战范围与机动速度的不足。至1913年8月,日军情报部门已经获取不下数千份欧洲各国军队使用摩托车作为侦查、巡逻载具的情报。1914年,日军大本营决定引进美、英等国不同型号的摩托车进行技术验证、战术整合等为期2个月的试验。这期间,日军大本营认为哈雷系列摩托具有动力储备充足,运行平稳,使用环境要求低(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海道),成本预算可接受。
 
边三轮摩托车被搭载不同口径的机枪作为军事用途

一战中,无论协约国还是条约国都装备了大量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更被搭载不同口径的机枪作为巡逻、侦查、机要、传令用。

1918年日本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做吞并中国东北三省的准备。为了达到日军以占领东三省为跳板全面入侵中国的目的,日本陆军的装备和武器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调整。日军将哈雷摩托以及英国、意大利生产的同型装备,转入我国长春和哈尔滨等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其测试内容则包括:50km/h匀速不间断行300km;在室外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启动;跟随骑步兵编队行进车辆负载、拖曳测试。通过5个月的长测,日军大本营决定引进哈雷系列(排量500ml和1000ml)摩托作为日海军、陆军的制式装备。在1918年武装入侵苏联的战争中,日军占领海参崴,首次使用装甲步骑混编作战方式。装甲车前突、哈雷边三轮两侧掩护、步兵中央跟进的新战术。
 
日寇铁蹄践中华—大都指的是穿有鞋底镶有钢钉(26或39颗钢钉)的编上靴,在南满铁道上发出清脆响声

“日寇铁蹄践中华”—大多数指的是穿有鞋底镶有钢钉(26或39颗钢钉)的“编上靴”,走在“南满”铁道上发出清脆响声。
 
自行车作为机动载具被称作银轮部队

因为东南亚地区环境气候因素,入侵东南亚的日军大量装备了自行车作为机动载具。这支被称作“银轮部队”(在马来亚炎热气候的路面,因快速行进导致车胎爆裂,日军剥去橡胶胎,只用钢圈骑行,数千辆这样的自行车发出的响声与坦克机动发出的声音相似,故称为“银轮部队”)在对英军作战中将机动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陆王摩托车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之源

1923年,日本光东贸易公司在日军大本营的授意下,成为继日本汽车公司第2家哈雷摩托的贸易商。而东光公司的最大买主则是日本陆军军部。在1923年之前,出口日本的哈雷摩托并不能满足日军购买需求。日本汽车公司虽然将销售量的60%分配给陆军,但是因为与美国哈雷公司签署的贸易协定,导致日军不能随心所欲的通过民间贸易,装备排量为1000ml高功率版边3轮摩托。而此时日本关东军已经跃跃欲试将控制区域,由哈尔滨扩大至整个中国东三省。因遂行全面占领东北三省的关东军,仍以马匹为主要机动载具,日军大本营急需运输卡车、小型指挥车和成本低廉可快速部署的摩托车。即便是两家贸易公司为日军提供哈雷摩托,仍然难以满足关东军的需求。在次大环境下,日军决定通过民间公司生产哈雷摩托为日军批量供应。
 
陆王系列摩托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之源

至此,“陆王”系列摩托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之源!
 
日产达特桑18式卡车,日产首款采用流水线式生产的运输用卡车

日产达特桑18式卡车,日产首款采用流水线式生产的运输用卡车。1935年4月,横滨工厂实现了从底盘到车身的流水线生产,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日产达特桑各型车生产总量达到8353台,其中18式卡车产量接近6700台并全部装备关东军和国内部分师团。当然达特桑18式卡车被大量装备并不是通过性出色,反而在中国东北地区因极度寒冷工况下启动障碍,被转手发给华北驻屯军使用。但是“低油耗”这个优势已经被认可,并由此成为日产汽车的标志性口碑。至今在中国与东风合作生产的日产奇骏等车型都存在着“低油耗”的特性。
 
日军全面入侵中国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三省示意图
1931年9月18日,日军全面入侵中国,并由此受到来自美国、英国的制裁。日军使用的美军福特卡车、哈雷摩托、英军的威克斯装甲车和法国雷诺坦克被禁止出口。由此,日军大本营将日本国内主要商社集中分配研发任务。由此开启了日本丰田、三菱、中岛(富士)等工厂生产汽车的序幕。其中,日本关东军急需的各型摩托车的生产,由兴东贸易商引导,通过增资(主要资金来源于日军)向美国哈雷公司购买全套的生产图纸和设备,以及足够生产190台整车的套件。在此前的2年(1929年),日本一些商贩就有意国产摩托车。日本内燃机公司曾经组装过一台排量为1200ml的两轮摩托,但因为可靠性不佳,动力储备不足而没有引起日军的兴趣。通过进口散件组装的哈雷摩托在成本下降3成后,反而引起日军大本营对哈雷国产化的兴趣。根据日军相关部门要求,自产的哈雷摩托禁止使用任何进口部件,尤其是发动机缸体、活塞以及传动链条必须为自产。
 
  1933年,哈雷摩托日本产过程并不顺利,出现了缸体炸裂,传动链条强度不够等故障。
  1934年,品川工厂的生产工艺提升较为顺利,但受到规模限制产能出现瓶颈。
  1935年,品川工厂将发动机、变速器和后轮毂等工艺,与其他两家组装厂共享。
  1936年,品川工厂改名为三共内燃机株式会社,使用“陆王”标志生产自产哈雷摩托。
  1937年,“陆王”摩托在我国东北开始一系列的适应性测试。为了提升在我国东北地区寒带和沙漠地区的通过性(日本三共的技术人员,跟随关东军执行了不下数十次战斗,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通过实战进行测试时,从漠河的极寒地区,到毗邻蒙古边境的沙漠丘陵地区都留下了极为详细的文字记录。为入侵苏联提供了整车调整的参数与技术储备),调整了传动比、并由原先的前后车轮不能互换调整为可互换的结构。
  1937年10月,“陆王”摩托命名为“97式军用侧三轮摩托车”(以后简称陆97陆王)。
  1938年,“97陆王”成批量生产被直接用于侵华战争!为了满足日军的装备需求,日本内燃机、东洋工业、冈本汽车采用统一且标准的模具和材料进行大规模生产。
来源:汽车之家 
 
本文导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摩配吧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企业新闻
 
品牌展示
 
摩托车与配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59886号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摩配吧微信客服

摩托车配件批发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