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制造商、销售商、用户三者都是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都为各自己的利益进行博弈,今天我们谈价格话题,也是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其他一切假冒伪劣或是投机钻营,不在此范围内。
以一辆零售价10000元的摩托车为例,先算单次交易的毛利润,如果按10%的利润计算,那么一辆摩托车的毛利润就能赚1000元,10%的利润在商业流通环境中应该是很一般的利润,可就是这1000元的差价,用户并不买帐,商家自己也会在竞争中主动让出利润,结果就会出现商家的买赠活动,头盔、雨衣、锁、保险杠、防盗装置一应俱全,好,这就算成交了。我们来算一下,看下图:

好了,剩下的就要看摩托车经销商的销售能力了,如果一个商家的年周转率为3,也就是说10000元的投入能产生30000元的营业额,这位商家能赚900元,这个商家投资经营的年收益率还不到10%,如果这10000元的投资是银行贷款,还会产生亏损,所以,摩托车商家一年的营业额没有超过自己投资总额的4倍以上,还是趁早关店算了,当然,年周转率越高,商家所赚的钱就会越多。

商家为提升自己的年周转率,是不是可以降低点售价,薄利多销嘛!厂家就是利用这点,使劲说服商家搞特价竞争,抢占市场,其实这有点缘木求鱼,真正扩大市场销量,是通过产品的精准定位、乡镇网络的有效培训管理,售后服务的品牌化精细化去达成,才是正确道路,越是低价竞争,越是发现没赚到利润,然后更舍不得在服务精细化上去投资,用户口碑进一步变差,形成可怕的恶性循环!
那为什么同一车型在不同的市场会差生一些差异,甚至有些差异还较大呢?很简单,不同的市场消费习惯不同,例如一些区域流行A款,A款卖的好,资金周转率高,量大后相对的毛利润降低,竞争过度后,减去了一些买赠活动,所以价格相对便宜,或许A款车在另一区域并不是主销车型,那么价格肯定相对会高一些,但并不是商家牟取了暴利。
从上面可以看出,摩托车经销商实际的单台销售利润并不高,一些经营能力较强的商家就会加强售后服务,通过服务促进销售,销售又反过来拉动服务营业额,所以用户在购车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好的品牌,然后就要选定一个服务口碑好的经销店,至于价格,只要此店的价格公平公正就行了,如今的行业形势,已经很难牟取暴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