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在8月29日刊发了《钱江携特色新品杀回广东》一文后,引发了行业人士热议钱江。大家伙重点关注再次归来的钱江,面对复杂多变的广东市场,胜算几何?各地经销商代表,从产品、定位、服务、市场四个角度向记者解读他们眼中的钱江。
产品:品质进步明显
钱江在广东市场两进两出,主要归结于品质的差强人意。粤东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家告诉记者,当时钱江从化工厂发过来的组装车,10台车就有两台是坏的。欧二、国三切换期间,其品质又再次下降,卖出去10台车,起码3台车有小问题,用户都修怕了。
“以前在从化代工的时,钱江车的质量不理想,现在算是有明显的改善了”。谈到钱江产品的品质,花都钱江商家梁国潜说,他97年开始做钱江,期间因品质问题中断了几年。现在再次操作这个品牌。品质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近日,记者采访到的多名近期了解过钱江产品的商家中,大多数均对钱江品质的进步表示肯定。但也有商家表示,钱江的外观件、镀铬件难敌广东品牌,发动机耐久性也有待加强。
“钱江油箱的罩光就会比合资品牌少一次,所以钱江的油箱虽然耐火烤,但光亮度就没合资品牌那么亮”斗门钱江商家林信宏表示。
定位:特色产品战珠三角
再度入粤的钱江,将推广重点放在了特色车型上,如蓝宝龙、黄龙600、银刃等。这些产品定位远高于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商家代理这些产品,并不会与旗下的其他产品形成定位上的重叠。这是优势。
厂家主推这些产品,同时也有劣势。特色产品虽然利润丰厚,但总价高,销量低。在经济发达,摩托车市场发展充分,消费习惯领先的珠三角地区,单靠销售这些产品或还能保证店面的经营。但在粤东、粤西地区,这种经营模式难度陡增。
梅州燕兴车行的李小柱告诉记者,在梅州地区,目前150排量的产品,整体销量还可以,但150以上的市场,目前仍没形成,需要时间的培育。
化州钱江商家彭亚生表示,在当地钱江主销的产品还是常规车型,如CG、弯梁等。一下子转向大排量特色产品,有一定难度。
无疑,主推特色产品的钱江,今年的主战场仍会是珠三角。接下来如何将旗帜插到粤东、粤西,商家、厂家要考虑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时机。
服务:售后延时必须杜绝
曾经,售后服务也是钱江在粤的短板之一。韶关摩托商家沈华东告诉记者,他6年前曾代理过钱江。有一次,从化工厂发过来的货中,几台车已经损坏。一开始工厂答应换新车,后来说着说着,又变成只能换配件,最后半年过去,什么都没换成,车子烂在了仓库里。
粤西某商家表示,前些年,钱江的一批CG、小公主款曾无法上牌,他要求厂家进行处理,业务员对此也是慢慢悠悠,能拖即拖,最后不了了之。
对于售后的问题,钱江广东区负责人李琦也曾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钱江在广东已经基本解决了售后的遗留问题。接下来,钱江将承诺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厂家不重视售后服务,没及时跟进处理问题,提供配件,单靠商家坚持售后,是独木难撑。广东摩市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任何品牌要在这个市场生根发芽,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周到的售后服务两者缺一不可。
市场:外来工市场是突破口
曾经因品质问题放弃钱江,最终又再次操盘,梁国潜看中的,是钱江在外来工群体的口碑。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很多外来工进店看车时,都会提到钱江这个品牌,他才下定决心再次操作。
经过两年的尝试,他发现,钱江虽然在本地人看来,算不上大品牌,但在外地人心中,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目前钱江的年销量也就百来台,购买者主要是湖南、贵州、四川的外来工。由于扎根时间长,销量大,钱江在很多省份的知名度要远高于广东。
在珠海斗门,茂名地区,钱江的市场也主要由外来工支撑。
李琦也曾表示,钱江重返广东是感受到了,外省人在粤对这一品牌的呼唤。
接下来,如何对接影响力,将外来工这块消费市场率先套现,稳定钱江品牌的销量,或将是钱江品牌要在广东市场迅速突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