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及展会经济活动,是通过展会,带动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属于行业相关的经济体系。展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与人类文明进程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同时,展会与展会经济活动亦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与展会经济不同,会展经济则是通过展会,带动周边地区商业繁荣,如交通、餐饮、旅游行业的发展。
显然,展会经济体现的是自身价值,而会展经济,则体现的是附加价值。
★重庆摩展历届回眸
重庆展会经济始于何年何月,记者无法考证,但是作为摩托车行业的展会,倒是有据可查:重庆摩托车行业展会活动,创办于2002年,以后每年一届,经过十一年的培育和发展,不仅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展会,而且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摩托车专业展、全球最大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博览会。
2002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权威行业媒体——《中国汽车报载》:
历时5天,作为“第七届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三峡国际旅游节”下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和展馆,重庆摩托车展馆装修投入达数百万元。力帆、宗申、隆鑫、建设、银钢、精通,南京金城集团、济南轻骑、轻骑铃木、洛阳北方易初、上海浩州、(新大洲)、江苏红豆赤兔马公司、江苏春兰、广州精通天马、广东麦科特、广东番禺豪剑等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7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
据悉,博览会期间,举办了各种摩托车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围绕《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概况及发展前景》、《中国摩托车出口特点及应对措施》、《中国摩托车出口市场分析及预测》、《中国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认证要求》、美国摩托车及其部件认证标准和程序》、《印尼摩托车市场准入要求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参观了这次摩托车博览会;
2003年,由于“非典”之故,重庆第二届摩托车会,推迟到9月举行,此次到场的厂家数量不少,国外厂家艾普瑞利亚公司及佛山比亚乔首次参展,并带来了大排量车型;
2004年,第三届重庆摩托车展厂家阵容空前庞大,来自德国、日本、印度、西班牙等7 家摩托车企业参展,外地企业40家,重庆企业42家参展,此时的摩托车行业处于鼎盛期;
2005年,第四届重庆摩托车展,出席开幕式的不仅有政府官员、也有国外驻重庆领事,中国首款大排量摩托车——嘉陵JH600整装亮相;
2006年,第五届重庆摩托车展,从陈家坪改到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排量摩托车开始集中涌现;
2007年,“中国(重庆)国际摩托车博览会”更名为“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沿用以往届别,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唯一国家级博览会,系六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展会;
2008年,第七届重庆“国摩展”,相较于以往各家摩企对新品都是藏着掖着不同,许多企业拿出了富有新意的产品,同时使出浑身解数,模特、乐队纷纷上阵,以吸引眼球。正是从这时起,摩博会的娱乐气息越来越重;
2009年,第八届重庆“国摩展”上,共有340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内参展企业328家,代表了中国摩托车行业70%以上生产能力,国外参展企业12家,包括雅马哈、铃木、哈雷-戴维森、杜卡迪、标致、比亚乔、派姆等世界知名摩托车企业。参展车辆接近 1000辆,发布新车100余款;展会吸引了来自3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行业协会代表、进出口商会代表、采购商到访,展会参观人数突破5万,观众人数是上届展会的20倍;
2010年,在第九届重庆“国摩展”上,参展中外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超600家,同比增长60%以上;展会上,国内、国际摩企群星荟萃,中国摩托车行业领军企业大长江集团,携其零部件供应商、整车经销商以全产业链形式参展;实力雄厚的兵装集团摩托车事业部携旗下嘉陵、建设、轻骑联合参展;力帆、宗申、隆鑫、钱江等一线摩企更是不甘示弱;更有美国哈雷、意大利比亚乔、本田、铃木等世界知名品牌也亮相本届摩会,各大摩托车明星品牌汇集一堂,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豪车“盛宴”;
2011年,第十届重庆“国摩展”上,参展范围覆盖了摩托车整车、零部件、文化产品等全产业链,参展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近8成,稳坐亚洲最大规模的摩托车行业专业展览会交椅。共有400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内参展企业368家,代表了中国摩托车行业90%以上生产能力;国外参展企业32家,包括胜利、杜卡迪、澳古斯塔、本田、铃木、雅马哈、比亚乔、派姆、贝纳利、川崎以及德国巴斯夫、日本精机、泰国威益橡胶、新加坡JUKEN等世界知名摩托车企业。
2012年,第十一届中国重庆“国摩展”,共有338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内参展企业307家,代表了中国摩托车行业80%以上生产能力;国外参展企业31家,包括哈雷、奥古斯塔、本田、铃木、雅马哈、比亚乔、贝纳利、川崎、标致以及德国大陆、德国巴斯夫、西班牙J.JUAN、日本精机、泰国威益橡胶、日本JECS等世界知名摩托车企业。参展车辆超过500辆,发布新车50余款。
★展会经济作用凸现
从以上不难看出,展会活动作为一种产业,它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必然的历史和经济过程。当展会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或区域经济体系中起到主导支柱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代表,成为增量资产与增值资本的主要创造力量时,展会经济这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便形成了。
展会产业所带来的展会经济越来越明显,一个国际性的展会,其带动作用、联动效果、经济贡献都会远远超越展会本身的范围,形成支柱性、主导性、先导性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奠定了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反过来又对展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展会经济虽然与会展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在这里,展会经济对会展经济的拉动、会展经济对展会经济的促进,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重庆,会展经济所带来的市场爆发出的巨大消费能量外,很多宾馆在举行会展期间,一房难求,生意火爆,而平时,很多的宾馆入住率只有30%至40%;会展除了带来大宗的签约金额外,一般来参会的都是有实力的商务人士,来了之后最起码的吃、住、行要解决,因此所在城市相应的酒店、交通、餐饮等行业至少有了收益,这是不用置疑的。君不见,展会期间或结束之后,商务人士有一部份人还会到所在城市及周边的旅游景点游玩,临走还要带一些当地特产,这不都是对地方经济的一个拉动?
庞大的会展虽然带给的展会经济只是昙花一现的繁荣,但是,它的作用却是长期和深远的。从重庆摩托车博览会一届比一届来的客商人数、展会规模,特别是签约金额来看,尽管存在着一些不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然是不言而喻。
难怪一位国际会展业巨头,在谈到国际性展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这一话题时说:“在一个城市办国际会展,就好比一架飞机,从空中往这个城市大把大把地撒钱。”
如今,会展这架“飞机”正在我们的上空盘旋,目前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展会经济近年来已经成为展会举办城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将展会进一步做大、做强便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展会主办方的一个强烈的主观愿望。
但是,主观愿望毕竟还不等于马上就能够实现,如何使展会做大、做强,并保证主办方与参展方都能通过展会而实现“双赢”,这是需要双方,特别是作为展会主办方的艰辛努力的,同时也是需要主办方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作为重庆摩托车博览会的组织者——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称,经历了近3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必将产生巨大的市场机会,也将带来巨大的挑战,而CIMAMotor将帮助你成功应对这一挑战,争取更多市场机会。可以肯定的是,办展会的好处显而易见,就主办方和承办方而言,办展会无疑为行业搭建起一个交易的平台,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对参展商来说,参加展会,借助这个平台,集中地向不同的企业和地区,推广自己的产品和形象;而对于观众来说,展会开到了家门口,可以仔仔细细地货比三家,开阔视野,从众多的参展企业中,购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此外,办展会还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如交通、住宿餐饮、商业等等的发展,这对拉动国民经济,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