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禁摩行动紧逼 摩企依旧保持沉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www.mopei8.com  2013-07-06  摩托车配件
核心提示:如果从禁摩之始,行业就一直强烈反对,但得不到回应,长久下去麻木了,还说得过去,但面对一道又一道的城市禁摩令,行业竟然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沉默!要么被赶出城,要么抱团抗争。武汉、义乌等地市新晋禁摩行列,行业再次集体失声
编者按 “限制摩托车上路简直是限制人权。”6月27日,在CCTV汽车领袖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全球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抛出了这样的话题——全国多地又传出“禁限摩”令,连学者都觉得过分了!
 
可是,局外人都发声了,我们这些局内人——摩企和行业媒体还是没有脾气。是麻木了吗?如果从禁摩之始,行业就一直强烈反对,但得不到回应,长久下去麻木了,还说得过去,但面对一道又一道的城市禁摩令,行业竟然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沉默!
 
这次也不例外!现在我们都无法独善其身,为什么还不奋起争取自己的权益呢?
 
真的该找个时间坐下来,聊聊行业的未来了。如果我们继续选择沉默,那么整车厂和配套厂的生存空间将再次受到挤压!
 
禁摩行动仍在紧逼
 
6月28日,武汉交管部门透露,明年中心城区将彻底禁止摩托车上路,悬挂黄色临时号牌的超标电动车也将于明年9月30日禁止上路。
 
对此消息,当地媒体打出了“武汉明年‘绝杀’摩托车”的标题。在标题里,摩托车仿佛成了武汉人民的公敌。
 
近日,除武汉外,深圳、浙江义乌、湖南昭阳等地也发布了相关的“禁限摩”消息。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全国“禁限摩”城市已经超过了200个,其中包括县级市。
 
1985年,北京的一纸“限摩令”拉开了城市“禁限摩”的序幕,而禁止的理由各有各的说法,但奇怪的是,每次禁摩令的发布,鲜有摩企抗争的身影。
 
只有每年两会期间,左宗申会反映“城市禁限摩”问题,但得到的回复:中央没有明文禁限摩托车,地方政府根据当地人大决议或政府指令对摩托车禁限。
 
人家还建议行业企业联名向国务院总理反映这个问题,但这事会不会就不了了之?
 
企业还在走老路
 
10年前,当城市开始禁摩时,企业可以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生产摩托,东家不亮西家亮,这家不卖,那家卖。在标准之争时,面对电动车行业的咄咄逼人,摩托企业可以集体保持沉默。在燃油助力车泛滥时,仍向黑工厂出售合格证,助长助力车的嚣张气焰,甚至私下组装助力车销往市场。
 
而到了今天,企业却仍在继续挥霍祖辈打下的江山,在城市新一轮“限摩令”中,企业仍关起门来唱卡拉OK,而不愿意通过媒体,专家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呼声。在三轮车市场销量上涨时,企业仍是盲目跟风投产,导致其产能迅速膨胀而引发价格战。在传统产品销量下滑时,企业在未解决产品技术、售后问题时,仍要集体上马大排量产品。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大多数企业仍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甚至重踏父辈走过的老路,沿袭父辈的经营理念,各自为营,闷声发财,不做出头鸟,不愿意抱团时。摩托行业如何走出困境?
 
摩托社会地位须重建
 
近日,中美摩托车工业协会计划与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合作,开展《摩托车在城市中的使用、安全和规范》研究课题。而摩托分会正试图借助这个课题,推动国内城市禁限摩的解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摩托车在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的社会主流媒体,领袖人物开始关注摩托车,开始呼吁政府放开禁摩令。
 
7月1日,央视5套的体育人间节目,将镜头对准了北京亦庄的一群摩托车友。这些四五十岁的“大男孩”们以车会友,分享着彼此对生命的感悟。
 
此外,这些群体也在引导消费者以守法、遵规的方式使用摩托车。

“解禁摩托车是我们摩托车行业所有人员及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我们更应该引导消费者,安全驾驶摩托车,带好头盔,穿好摩托车服装,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来改善我们摩托车的社会形象。”摩托分会秘书长李彬表示。
 
重建摩托行业的信心,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企业、商家、用户,都将成为社会公众构建摩托品牌的影响因素。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樊文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摩配吧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企业新闻
 
品牌展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59886号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摩配吧微信客服

摩托车配件批发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