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蓄电池 多为铅酸蓄电池,现将铅酸蓄电池的安装、使用、维护方法介绍给大家,供摩友们在使用中参考。
一、安装
往摩托车上安装蓄电池之前,将已加足液体的电池静置 6 ~ 8h ,若液面下降应补充至高出极板 5 ~ 10mm ,如果有条件还可进行初充电。充电方法如下:先以蓄电池额定容量 7% ~ 8% 的电流充至单格电压升至 2.3 ~ 2.4V ,然后将充电电流减半,充至电解液激烈放出气泡,相对密度不再上升,单格电压升至 2.6 ~ 2.7V (因存在电解液与极板间 0.33V 左右的附加电位差),且保持 2h 不变,则表明已充足电。为了避免记忆效应,增大蓄电池实际容量可再以 0.1C 放电速率电流放电至单格电压为 1.7V ,再用上述方法充足电。充足电压如各单格液面及电解液相对密度有差异,应调整平衡。上述工作作完后便可装车使用了。因摩托车多为负极搭铁,所以应先装正极,后装负极(拆时相反),以防因短路而造成蓄电池损坏。为防止蓄电池溢液对车体腐蚀及过大震动造成蓄电池损坏,最好将蓄电池放在一塑料袋内并在蓄电池下放一适当厚度的海绵。
二、使用
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浮充状态下一般可达 3 ~ 5 年,影响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蓄电池质量、工作温度、充放电方法、放电深度等,其中影响较大的为后两个因素。
1. 充电
蓄电池充电有两种形式:浮充充电和补充充电,摩托车蓄电池 在行车过程中即为浮充充电状态。浮充充电应严格控制充电电压,额定电压为 12V ( 6V )的蓄电池其值应在 13.5 ~ 13.8V ( 6.75 ~ 6.9V )之间。浮充电电压太低易造成电池亏电,过高则会导致过压、过流充电,使蓄电池损坏。此处主要是看整流调压器的好坏。
补充充电即是将蓄电池从车上取下进行充电。补充充电时机可选在放电深度为 50% (喇叭声音沙哑,或单用喇叭还可,若同时还开转向灯则喇叭声音很低)时进行。初充电流不可超过 0.3C 放电速率,一般用 0.1C 放电速率电流恒流充电至充满为止。判断充满电的方法如下: ① 充电末期单格电压为 2.6 ~ 2.7V 且 2h 以上不变; ② 充电末期电解液的相对密度 3h 以上保持不变; ③ 极板上下产生的气泡均匀,电解液由乳白色稍转清亮; ④ 正极板为褐色,负极板为浅灰色。
充电时严禁过压过流充电,因为电压过大( 12V 蓄电池大于 14V , 6V 蓄电池大于 7V )易造成电解液中的水被大量电解成氢气和氧气并逸出,且过流充电会缩短蓄电池寿命。过流充电(充电电流大于 0.3C 放电速率)会使蓄电池极板弯曲,并使极板表面活性物质脱落,电解液很快下降,极板硫化,导致电池低效、损坏。充电时应时刻注意蓄电池温度不得超过 45℃ ,若接近该值时应将电流减半或停充待温度下降到 35℃ 以下时再充。充电末期因已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严格禁止随意停充,且周围不得有火花(接线、拆线等引起),以防电池爆炸。
2. 放电
放电时放电终止电压、放电速率、放电深度为三个重要参数。
放电终止电压为蓄电池放电时其端电压降低的最低下限值。当放电至终止电压时若继续放电,蓄电池会因过度放电而损坏,或在补充充电时即使不过压充电电流也会大于 0.3C 放电速率而损坏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为单格不低于 1.7V ,因在使用过程中各单格电池并不平衡,所以 12V 蓄电池不宜低于 10.5V , 6V 蓄电池不宜低于 5.4V 。
放电速率用放电电流以电池额定容量 C 值的倍数表示,蓄电池效率用电池以某一放电速率放电时实际放出的容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表示。当放电速率为 0.4C 时,效率为 70% 左右;放电速率为 7C 时,效率仅为 5% 左右。且放电时间仅为 20s 左右,所以应严格控制大电流放电。有时大电流放电是必须的,例如电启动,但一定要控制放电时间,每次不大于 5s ,且不得连续使用 3 次以上。
放电深度为使用蓄电池实际放出的 A·h 数占蓄电池标称容量数的百分比。蓄电池深度放电会使蓄电池过早低效,甚至报废。放电深度应控制在 80% 以内。在正常用车过程中一般不会造成深度放电,除非充电系统损坏而继续放电。因此在喇叭沙哑时一定要检查出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用车,否则将给你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维护
关于铅酸蓄电池的维护,很多书中已介绍了一些关于电解液相对密度、液面、接线柱、表面等的维护方法,此处仅对用车过程中由于极板硫化而造成蓄电池低效、甚至报废的问题进行分析。极板硫化在使用中的现象为:刚刚充足电的蓄电池,放电电流并不大,很快就放完了。例如按一下喇叭,声音很快由清脆变为沙哑。或充足了电的蓄电池放置了不长时间就没电了,例如昨天放车时空挡灯还亮,第二天用车时一打开开关空挡灯不亮了。造成极板硫化的原因是: ① 极板裸露; ② 未充足电而长时间不用车; ③ 车辆长期放于室外; ④ 电解液相对密度不合要求。
极板硫化后的处理方法较多,现仅介绍一种较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 小电流反复充电法。先将蓄电池作一次 10h 率的放电(即用 0.1C 电流进行放电),当电压降至单格 1.7V 时停止放电,倒出全部电解液,立即注入蒸馏水至高出极板 30mm ,放置 0.5 ~ 1.5h 。然后用 0.02 ~ 0.04C 的电流进行充电,至单格电压升至 2.5V ,电解液相对密度升至 1.10 ~ 1.20 时,停充半小时。再用 0.01 ~ 0.02C 的电流充至电压、电解液相对密度 2h 稳定不变,电解液冒出大量气泡时停充。改用 0.02C10h 率电流放电 2h ,再用上次充电电流值充电,然后放电,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硫化排除后,倒出全部电解液。放电后重新加入相对密度合适的电解液,用补充充电电流充足电即可装车。
如何知道硫化已排除呢,一般采用测其内阻的方法,蓄电池内阻在 20 ~ 30MΩ 之间正常。极板硫化后内阻可达 80MΩ 以上,测量内阻用直流法较简单,可顺便在放电时进行:为排除硫化放电时按上图 所示接线,先不要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为 U 1 。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此时表示数 U 2 和电流表示数 I ,那么电池内阻 R= ( U 1 -U 2 ) /I 。当内阻值在 20 ~ 30MΩ 之间时,即硫化现象已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