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统计分析 » 正文

浅谈中国摩托车业的“进口机”现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www.mopei8.com  2014-08-22  摩托车配件
核心提示:中国摩托车行业与中国足球的处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反差。他们相似的地方,就是都有让人垂暮不已的巨大市场和发展空间,却没能绽放与之相匹配的的行业之花。

以前,我一直羡慕那些摩托爱好者的专业知识水平,侃侃而谈,比商家导购还要专业许多,知识面更是广阔、全面。然而,在论坛里接触的高手多了,胃口便不再好,有了“挑食、偏食”的毛病(对这些谈论不再打包全收,有了自己的分析和见解)。这也许就是成长的过程吧,我是这样认为的。

近期,随着天气转凉,喧嚣一季的摩托迷们终于渐渐消停下来,有了归隐雅舍、怡情养性的禅修之意。于是乎,关于激情摩旅的帖子,山川美景、江河秀色的图片,不再“铺天盖地”;有关摩托车产品及“摩托车文化”的探讨却渐渐地又开始苏醒过来,在论坛里悄悄冒泡。观后归纳总结,无非还是老三样,一是持续对大排的倾慕,一贯的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结;二是对影响一时、经典车型的怀旧,不改多年的“大红袍”品好,爱的顽固,爱的执著;三是对中国摩企的“球迷”心态,用一句“爱之深,恨之切”来形容,一点也不做作。

中国摩托车行业与中国足球的处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反差。他们相似的地方,就是都有让人垂暮不已的巨大市场和发展空间,却没能绽放与之相匹配的的行业之花。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是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贵妃;一个是“舅舅不疼,爷爷不爱”的贱小子。摩友们往往关注的是它们相似之处,忽略的却是它们不同的遭遇。这也就有了“摩托迷”们较之“球迷”,更不理性的“恨之切”。

一个问题的存在,或说一个事物的发展,因素很多,方方面面、非常复杂难辨。但认真分析起来,无不在一条主线之上;归根结底,其本质内容只有一个。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造成行业窘态的本质问题,还是环境因素。

谈到环境,就不能不说市场环境。谈市场环境,就不能脱离市场主体——群众。人民群众在客观环境中,能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客观、理性地判断事物的本质,是社会导向的主要因素。同样道理,人民群众对市场产品的意识形态,也是市场导向的主要因素。

对于国内摩托车市场上的众多品牌摩托车,网友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发动机系统。说到发动机,就绕不开一个从头到尾,影响中国摩托车业数十年的话题——进口机。这个有着神圣光环、神秘外衣的名词,如同有着宗教咒语般的魔力,让其随影同行,却又首尾不见。

为给大家一个相对清晰的理解、判断,我借鉴众多业内人士的智慧,结合自己的粗浅见解,浅谈一下国内所谓“进口机”的根本问题。志在抛砖引玉,还原真相,净化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孕育环境,为中国摩托车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目前,国内摩托车市场以100-150CC间的小排量摩托车为主导产品。虽外观千变万化,但始终难离其宗——日本技术体系。特别是核心技术,发动机系统更是如此。以产销量最大、车型最繁杂、群众最看好的125排量发动机为例:国内企业、合资企业的所有产品,统统加起来,发动机也无非就是本田系(CB机)、铃木系(GS机)、雅马哈系(YB机)、国产系(CG机,俗称顶杆机),以及依靠CG机为蓝本改版的“变异”产品(严格地说,还是应划归CG机系列)。四款发动机开发时代不同,技术性能不同,但其技术源头,都是日本铃木、本田、雅马哈三企业的成熟产品,被先后引进到国内市场,并发展成现有规模。

中国摩托车业形成于八十年代初期,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主导下的直接成果之一。当时,中国与美苏两国关系舒缓,国际环境得以改善,中国能够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外,由于周边环境和缓,消除了战争的威胁,军工企业面临没有生产任务,企业无法生存的窘态。考虑到这些企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机床设备、最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于是上马高度机械化的民用产品,提上了国务院的议程。这也是最初中国摩托车企业大都是军工企业的原因。

中国摩托车工业发展初期,和整个改革开放一样,并非一帆风顺。国家在品尝了中国摄影胶片产业全军覆没(被柯达、富士等国际寡头垄断)的苦果后,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产业保护政策。海外摩企进入国内市场,必须与本土企业合资生产,并严控原装进口,禁止独资建厂等相关限制性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工艺,限制海外摩企的垄断地位,扶持国内摩托车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此刻,中国摩托车业才迎来大发展的机遇,相关配套企业也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国目前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也形成了现在的摩托车行业格局。

改革开放之前,阶级斗争是国家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思想狂热、严重左倾。因此,造成企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管理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及产能严重不足,质量管控不严等不利因素。产品更是要分为优等、一等、二等、三等和不合格等数个等级,为国产商品烙下了深深的不良印记。改革开放之后,国外优质产品大量涌入,不但填补了人民生活上的产品缺口,也改变了民众的消费观念。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产品开始流入中国,不但开阔了人民的视野,有了全新的科技体验;“进口货”,更是以一种时髦、优质的代名词,开始植入民众的生活中。这也是国人热衷“进口货”的根源。

中国摩托车工业起步较晚,一开始引进的更是被发达国家淘汰掉的两冲程产品。但是,这些二冲程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经过多年的产业化改良,早就成熟完善,为国人带来便捷、实惠的同时,也为日系产品的口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日本摩托车企业在中国意外拓到了第一桶金。精明的日系企业更是抓住商机,开始重视对即将淘汰技术的保护,以及利用这些“落后”技术对“第三世界”市场的开发力度,获取到了难以想象的经济利益。

一贯善于模仿、创业的中国商人也没闲着。他们首先利用国家产业保护政策,购买国有企业淘汰掉的老旧生产设备,加上自己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秉承“质优价廉”的成本优势,不断涌进被管理落后制约的国有企业把控的摩配市场,为自己的企业发展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接下来,他们开始利用私有企业的自主优势,不断挖走僵化的国有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发展成为能与国有企业相分庭抗礼的摩托车品牌企业。中国摩托车业也就此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

产能过剩,是中国企业永远无法回避的热门话题。摩托车大发展的背后,更是危机四伏的低端同质化,无奈的恶性竞争是随后而来。这场灾难性的大发展,虽然引起了难以承受的行业大震荡,但对中国摩托车业的影响,目前来看,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最后坚定了国家行政干预的决心,加速了行业洗牌的速度,为中国摩托车业走上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忧的是一场纷争、混战之后,大伤规模国内摩企的元气,让国内摩企惨声一片,特别是国家政策性的干预更是让摩企雪上加霜、尸横遍野。对于政府的政策干预,现在有褒有贬,总的骂声多过支持。我抱支持态度,因为我的理解是:这是阵痛,更是无奈的抉择;虽把整个行业打入谷底,却也是浴火重生的机遇,会促进中国摩托车业的洗牌和发展,为优势企业提升与日系品牌间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产业环境。因此,这场大发展对中国摩企,虽然是一次严重的灾难,但也撬动了中国摩托车业固有的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所以,其历史定位是祸是福,还真不好论。

在这场大发展中,日本人无疑是精明,也是最大的赢家。它们早早就完成了市场的布局和定位,完全置身世外,坐收渔翁之利。隔山观虎斗,看着中国摩企从国、私之争,战到一哥之局;又从板块之争,打到“三足鼎立”(广东、江浙、重庆三大格局);再从等级之制(国内摩企有一线、二线、三线品牌之说),杀到战火四起;并直接又从国内杀到国外,世界摩市顿时狼烟四起,搞的中国声誉、地盘双失。直到此时,国家才不得不挺身而出,让行业得以喘息,企业在喘息中,或升华,或死去。这段时间,日系企业利用技术及品牌优势,定位国内企业不曾涉足的中高端市场,不但避开了“乱战”,还抓住时机作实了所谓“进口机”的神坛,斩获了国内品牌霸主地位,并顺势接收了许多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优质海外市场。

国内摩托车市场,关于“进口机”的传说,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早期进口,有的说从头至尾就是个骗局,还有的说至始至终都有“进口机”,等等。过去的孰是孰非,我们就不讨论了,但现在还说“进口”的,显然就是彻头彻尾的“忽悠”了。

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以及综合国力的崛起,中国早就从百废待兴,走到了“世界加工厂”的新阶段。“进口”不但不再是热门话题,相反,出口的“中国造”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很多行业还出现了“出国高价买回国产货”的笑话。摩托车业由于恶性竞争加上国际品牌技术垄断、国家政策支持不足、技术(产业)型企业集中在国企等众多负面因素的制约,相对其他行业发展比较滞后,是实际情况。但也绝对不是落后到依靠整体进口的局面。对此,我为大家做些肤浅分析。

“进口说”绝对是民众心中的偏见,和错误认知。中国摩托车业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还没有走到与国际摩托车巨头同台竞技的水平,但依靠进口的历史时期早已过去,必须要拨乱反正。为了对中国摩托车业的发展有一个正确认识,我们先熟悉一下世界摩托车的发展历史。摩托车作为机械产品,起源于“工业革命”下的欧洲,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二战时期,日本开始引进摩托车生产线,让摩托车产品开始登上亚洲大陆。日本人充分发挥做事认真、严谨的民族精神,不断吸收并研发适合东方市场的产品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

来源:二手摩托车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摩配吧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企业新闻
 
品牌展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59886号

官网微信公众号

官网公众号

摩配吧微信客服

摩托车配件批发采购